• <noscript id="0mqmq"><kbd id="0mqmq"></kbd></noscript><td id="0mqmq"></td>
    <table id="0mqmq"></table>
  • <table id="0mqmq"></table>
  • 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創新

    南沙群島無人珊瑚礁區微塑料研究獲進展

    July.31
    中國生物技術網

    南沙群島無人珊瑚礁區微塑料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珊瑚礁及其環境記錄學科組聯合海洋環境污染和修復技術學科組在南海遠海無人珊瑚礁區微塑料污染空間分布特征和溯源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海洋環境中的微塑料作為一種新型污染物日益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珊瑚礁作為熱帶海洋生物多樣性最高和最典型的生態系統,對于維持海洋生態平衡、漁業資源再生、生態旅游觀光和海洋藥物開發及海岸線保護等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海洋微塑料顆粒小、數量多、分布廣、攜帶有毒有害物質、易被生物攝入與傳遞,因此成為影響珊瑚礁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因素。南沙群島無人珊瑚礁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來檢測遠離沿海污染源的遠海珊瑚礁區微塑料污染水平。

    研究團隊首次對南沙群島廣泛分布的無人珊瑚島礁生態系統開展了全面的微塑料空間分布特征和污染溯源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盡管遠離大陸污染來源,但微塑料依然廣泛分布于這些遠海無人島礁生態系統中。研究揭示該區的微塑料污染物主要為碎片狀和纖維狀的聚乙烯和聚丙烯,研究認為礁區附近高強度的漁業活動以及過往商船等排放的垃圾可能是重要的污染物來源。研究還發現南沙群島無人島礁微塑料污染與世界其他珊瑚礁區以及沿海高污染區相比處于較低水平(0.0556 ± 0.0355 items/m3),但其生態健康風險依然不容忽視。

    該研究開拓了對南沙無人珊瑚礁區微塑料污染的科學認知,有助于加強對偏遠珊瑚礁區中微塑料污染的生態安全評估,相關研究成果可作為科研公共產品向域內有關國家提供,對國家間制定相關的生態協議和環境保護國際合作戰略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博士研究生譚飛為論文的第一作者,副研究員楊紅強為第一通訊作者,副研究員李恒翔為論文的第二通訊作者。該研究主要由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 (XDA13010103)資助完成。


    南沙群島遠海無人珊瑚礁微塑料污染濃度空間分布特征和成分組成

    論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0318969

    【打印本文】

    姐姐2019中文字幕